每個在市場上的投資人都會統計自己過去的操作,有一個話題是這兩年交易者在哪支股票賺最多
我的回答剛開始對方聽到都會愣一下,但是下一秒就會露出恍然大悟的表情
答案就是:必應,必應也一直在我的一個選股策略之中
這一支股票曾經很火熱...三天 套路非常的簡單,走"蜜月行情"
每個在市場上的投資人都會統計自己過去的操作,有一個話題是這兩年交易者在哪支股票賺最多
我的回答剛開始對方聽到都會愣一下,但是下一秒就會露出恍然大悟的表情
答案就是:必應,必應也一直在我的一個選股策略之中
這一支股票曾經很火熱...三天 套路非常的簡單,走"蜜月行情"
時序來到6月天,接下來到8月都是台灣股市的除權息旺季,意思就是公司要發錢給投資人了~
除了正常的長期投資人領股利外,市場還有一票人在這個時候,會投入另一個獲利模式
今天筆者就來談與除權息相關的台指期交易模式
若說每年有什麼新聞是在固定期間發出,投資人可以預先準備,又對台股有絕對性的影響,那大概就是MSCI針對台股的權重調整了
本月15號公布最新半年度調整,全球標準指數中台股新增一檔華新科(2492),刪除一檔亞太電(3682)轉列入小型指數成份股
小型指數成份股新增10檔、刪除15檔,看到這則新聞後有套利的機會嗎?
MSCI調整權重代表意義
錸德(2349)和中環(2323)這兩支股票從年初以來股價幾乎是要翻倍了,曾幾何時這兩支股票有在你的選股名單裡面嗎?
這是個考驗年齡層的時候了經歷過的輝煌時代基本上是西元2000年的事了,股價最高曾來到2、300元
然後......就沒有然後了!
光碟片產業這10幾年來不斷的尋求轉型,錸德176億、中環183億,股本都算大,自有資本也算高
對於有操作指數的交易者而言,哪一個日子讓你印象深刻?
或許會提到2017年的8月3號台指期跌停,或是今年2月6號選擇權買權、賣權都漲停
但是那些都有些意外成份,哪一天指數發生了可以編寫進教科書的悲慘事件史詩級事件?
筆者會選2015年8月24日
有沒有喚起投資人一點印象...或是投資人那時根本還沒進入市場
台股這十幾年來有一類的相關新聞,只要出來都能造成持續性話題,中間也會有一些套利空間
就是"併購議題",這是台股幾十年來的演進造成的必然結果
台灣的電子族群多半是代工,著重在產品毛利,勢必大者生存、強強合併
而台灣銀行過剩以及金控法的修正後,金融股的趨勢也朝向整併
所以 未來的台灣股市,必定會出現更多併購案~
上一篇文章提到一支股票叫優群(3217),今天要來延續相關的話題~
今天要講的東西是這一檔個股的衍伸性商品:權證
這一項金融商品近年讓一些小資族趨之若鶩、幾乎人手一機
多虧了這一路以來劵商吸金功力一流造市算是蠻成功的
雖然幾年前曾有劵商目標喊出成交比例要媲美香港,但看來還是有很長的一段路要走
投資朋友們在新聞報章雜誌一定看過這個專有名詞 "個股過新高" 這究竟是好事還是壞事?
有在關注部落格的一定又認為這是陷阱題 很抱歉這次真的沒有
股票有新高價對擁有的股民來說當然是好事!!
那對沒有這支股票的呢? 答案既不是好事也不是壞事,是不關我們的事~~~
所以看過新聞就可以睡覺了-(本篇完)
曾經有一個絕佳的投資機會來到我面前,但我沒有好好珍惜,直到失去後才感到後悔莫及,如果上天能再給我一次機會
我一定會多學點財報.......然後好像還是一樣賺不了錢耶!!
對於一個辛苦的上班族來說,希望賺來的錢不要被通貨膨脹吃掉,除了把錢放在銀行存定存以外,想長期投資賺一點外快就這麼遙不可及嗎?
我只能說,還真的很難,因為如果它簡單到google兩下就能學得通,那人人都是巴菲特了
台灣這一週可以用多災多難來形容,若多年後有人看到這篇文章,可能會遺忘台灣這一週究竟發生什麼事
首先是股市盤中創造台股單日史上最大跌點645點,花蓮又有強震造成天災,氣候也相當的不好
過年前夕,要對在台灣生存的各位夥伴說聲:辛苦了!
尤其是在金融市場打滾的,應該更是心有戚戚焉
先來複習一下上一篇的二分法
,上一篇說到新聞報導一間公司的利多,這時我切入進去買,究竟合不合適呢?
主要還是看是哪種類型的新聞,以此來當作選股策略,評估是否有續航力
對於看不懂複雜數據的投資人而言,是相當有幫助的!
做了一個簡單的二分法:
1.公司接到實質的訂單